成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室中心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 教师队伍 >> 成员 >> 正文

李杏莉

  • 性别:女
  • 职称职务:教授/副院长
  • 电子邮箱:lixingli@csu.edu.cn
  • 入职时间:2002.07
  • 导师身份:硕士生导师
  • 所在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流行病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获教育部高等院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4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子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出生缺陷重大协同等项目11项;参编教材13部。

    教育经历

    1994.09-1999.07湖南医科大学 预防医学专业 学士

    1999.09-2002.07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硕士

    2004.09-2007.11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

    2010.11-2011.11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

    获奖经历

    1.《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5;

    2.《几种主要慢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201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3.《HIV/AIDS、TB流行特征及基因环境影响机制研究》2018年,湖南省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工作经历

    2015.09-至今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教授

    2010.07-2015.09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任教副教授

    2007.07-2010.07 中南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任教讲师

    2005.07-2007.07 中南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任教讲师

    2002.07-2005.09 中南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任教助教

    主要社会兼职

    1.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性病艾滋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3.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血吸虫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4.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二届结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学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果

    1.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of depression and ag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frailty among HIV-positive adults. Front Public Health. 2023 Mar 23;11:1128309.

    2.Meng L, Zhou C, Xu Y, Yao M,Zhou C, Li X*. The lagged effect and

    attributable risk of apparent temperature 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angsha, China: a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Environ Sci Pollut Res Int. 2022, doi:10.1007/s11356-022-22875-3

    3.Jiang W, Liu Z, Ni B, Xie W, Zhou H, Li X*. Mod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dioxide and sulfur dioxide on congenital limb defects by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Hum Reprod. 2021 Oct 18;36(11):2962-2974.

    4.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air pollutants and ambient heat

    exposure on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Reprod Toxicol. 2021 Sep;104:106-113.

    5.First trimester exposure to ambient gaseous air pollutants and risk of orofacial clefts: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angsha, China. BMC Oral Health. 2021 Oct 15;21(1):530.

    研究方向

    (1)艾滋病预防:成瘾治疗、老年艾滋病人群

    (2)妇幼健康方面:出生缺陷病因研究

    (3)环境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