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健康学系青年科研团队HER Team的两项原创性研究分别在BMJ Quality & Safety和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发表,中南大学均为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团队负责人龚雯洁教授为通讯作者。
国内线上诊疗近年来高速发展,相关平台已达两千余家,头部平台的年度图文咨询总量可达千万级,对线上诊疗的质量却缺乏全面评估。尤其在心理健康领域,线上诊疗被认为可以克服病耻感并增加可及性,但与线下门诊的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并不明确。HER Team使用匿名标准化患者(Unannounced Standardized Patients,USPs)技术,通过两项原创性试验分别对上述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中国线上诊疗质量评估
HER Team利用10个经开发和验证的标准化病例对107个中国互联网诊疗平台(包括97个实体医院平台和10个头部第三方平台)进行了170次匿名化访问,并基于美国国家医学院(IOM)质量框架,首次对中国互联网诊疗平台上提供的在线诊疗服务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发现,访问成功率仅为63.5%(108/170)。成功完成的访问中,仅有49次咨询(45%)获得了正确诊断,问诊完成率和处置完成率仅为15%和31%。其中实体医院平台虽然在数量上已成为互联网诊疗的主体,但在咨询可及性、响应时间和依据指南的处置依从性上均不及发展历程更长的第三方平台。本研究结果提示当前中国线上诊疗质量并不理想,要将线上诊疗作为传统医疗的有效补充,还需要比较线上诊疗相对于线下门诊的质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以应对线上诊疗存在的特有问题和挑战。本研究“Assessing quality of direct-to-consumer telemedicin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unannounced standardised patients”于4月30日以Short report形式发表于BMJ Quality & Safety(IF:5.7,中科院1区),2020级博士研究生曾榛为第一作者。
二、线上诊疗 vs 线下门诊
为回答上述研究衍生的问题,HER Team利用自主开发和验证的产后抑郁USPs通过线上图文咨询和线下门诊挂号对同一位精神/心理科医生进行访问,共计在11个线上诊疗平台完成171次图文咨询访问,在10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的83家医院完成102个线下门诊访问,其中对85位医生完成线上、线下配对访问,两种场景中诊断一致(包含线上线下都没有诊断正确)的访问为66对,都诊断正确的为62对。16位医生线下给出了正确诊断但线上没有,有3位医生与之相反。
该研究发现,线上咨询在产后抑郁诊断准确度、指南依从性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程度上均不如线下门诊。线上不能观察到非语言信息可能是造成两个场景诊断差异的原因。尽管本研究仅聚焦产后抑郁进行调查,但这些结果强调了线上诊疗质量监测机制势在必行,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明确线上转诊到线下的诊疗指南。同时必须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其更好地利用线上诊疗。
研究结果“Quality of asynchronous webchats vs in-person consultation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mixed methods study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于3月28日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IF:7.1,中科院1区)在线发表。HER Team 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璐与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小宇与龚雯洁教授并列为第一作者。
这两篇论文的详细解读可搜索HER Team同名公众号中“团队见刊”栏目:
作者:龚雯洁 编辑:肖铂洋
(一审:李 敏 二审:秦家碧 三审:王 超)